学位法草案拟规定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或被撤销学位!如何界定AI参与尺度?如何进行监管

红星新闻   2023-08-31 21:11:48

使用AI写论文,或将被撤销学位!日前,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利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成为讨论焦点。草案规定,对学位获得者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学位授予单位非法授予学位等行为,将被撤销学位证书。AI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引发讨论,该如何界定AI参与的尺度、如何精准识别论文中有AI参与的证据?这成了技术性的监管难题。红星新闻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学位法草案增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但AI应用到论文中的尺度标准如何界定,目前是现实难题。有专家指出,AI科技监管最终还是要依靠AI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让法律条款能有效履行,需要多年的经验、教训、技术与理念的厚积薄发。人工智能产生的全球学术伦理道德冲突是全新的问题,学术界任重道远。”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①——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AI论文会留下AI痕迹

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小迪(化名)身边就有尝试使用ChatGPT撰写论文的同学。“ChatGPT写出来的内容,有时候难以看懂,由于担心日后被抽检,许多人最后还是不敢蒙混过关。”小迪说。

小迪表示,运用ChatGPT可以辅助更好地完成作业和小论文。当下,GPT-4能实现比上一代GPT更多的功能。他表示,通过多次提问,“喂给”GPT更多问题的背景和要求,说明希望解决的问题,可以让GPT-4不断优化和改进,对论文进行润色。GPT-4还有处理图像内容的能力,可以辅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

在一些高校论坛和贴吧上,常有“合租ChatGPT账号”的帖子,租借和出售账号者众多。

在知乎上,有人将对ChatGPT的各种提问方式、指令方案等汇总成文,以使ChatGPT能实现论文写作时的选题、大纲、综述、参考文献和研究理论等各种指令功能。目前,该话题的浏览量已超过95万。

上海一高校数字商法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唐树源认为,AI撰写的学术论文有一定的AI痕迹,一是论文内容真实性存疑。他认为,许多AI生成的论文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无论是论文的相关数据和案例资料,还是参考文献等都可能是编造的。其次,论文的创新性也匮乏,缺乏人的深度思考。“AI基于现有大数据总结出主要观点,导致论文的主要内容‘点到为止’,深度不够。此外,论文需要结合并解决当下社会问题,而AI的生成数据难以和当下的实际结合。”

——②——

AI参与论文的尺度如何界定?

是“具有全球背景”的现实难题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往往大量使用量化研究,用EXCEL收集、整理、挖掘数据是通行的做法,一般无法定性为学术道德问题。

红星新闻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学位法草案增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然而AI应用到论文中的尺度标准如何界定,确实是现实难题。

唐树源认为,总的原则应当是,让AI赋能学术研究,助力科研工作者产出更多有价值的学术作品。因而,AI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完成一定基础繁琐的工作,比如查询相关资料和数据,制作相关图表。但AI无法取代科研人员论文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核心观点和结论。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如果AI在思维、创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可能会被视为违规。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原研究员陈佳表示,自从微软公司将GPT-4整合到Office办公系统之后,学生只需要不多的费用就能调度大模型,根据自身意愿自动运行EXCEL等生产力套件。GPT-4结合其他API开发工具还能快速直接生成论文,虽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但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学术道德问题。

陈佳说,真正的学术监管难题不在于道德原则和法律精神,而在于如何精准度量。“专业人士确实可以凭借经验直觉,一眼识别较为粗制滥造的知识产品。但如果学生本人调度AI能力较高,创造性亦比较强,其形成的论文质量就会极为超常。学术委员会如果没有证据,就很难因为论文质量高来惩罚作弊者。”

全球背景来看,学术界已经掀起了针对ChatGPT的学术道德与法律责任的规范化运动。

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香港大学在内部邮件中指出,禁止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如教师怀疑学生,可要求学生就其作业进行讨论、进行额外口试及考试等措施。

▲好莱坞演员和编剧针对影视行业AIGC的滥用举行罢工 据ICphoto

“这一轮全球政、商、学界对新一代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伦理危机加速深刻反思的潮流亦逐渐深入到国内,这是本次学位法修订草案针对AI领域的全球背景。”陈佳表示,从全球来看,从2022年至今,包括学生中期报告与期末小论文在内,有大量学术论文在使用新一代大模型所支持的API开发工具,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学术道德风险与知识产权确定难题。

——③——

专家建议:

AI科技监管,最终要依靠AI技术进步与创新

新一代强人工智能“AGI”,又被称为“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阶形态,不仅具有史诗性的知识汇总与分类组合能力,更具有自我知识创造与语言类开发技能。

陈佳说,强人工智能最强之处不仅在于GPT开发工具在C端的聊天应用和用户友好性,更在于其通过高频调度收集人类交互信息实现智能化交互。“这是一个自我语言创造能力的实现过程,类似于人类学习语言并能自创工具的过程。”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陈佳认为,若全面封禁,则会丧失较多的学术研究与科技进步机会成本,这无益于当前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因为AGI引领的学术科研创新正在许多理工科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人类社会创新成果的一部分。

因此,要想科学有效进行治理,需要极高的宏观学术道德约束,与微观科技治理水平,就要求立法层面对当前全球AGI技术发展的微观进步、科学伦理与科技监管创新等领域皆有非常充分的研究。

单从技术层面分析,陈佳认为,越来越快的技术换代,导致监管目标定位往往产生失锚,短期内存在大量科技监管与学术研究的灰色地带。因此最重要的是,AI科技监管最终还是要依靠AI技术进步与创新。

陈佳举例称,自去年开始,许多欧美院校就开始利用AI开发工具来追踪学生中期论文使用AI工具的路径与痕迹。

“这是一条正确的学术道德治理之路,但却对学术监管的技术能力与发展速度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做到实时追踪,在浩如烟海的学术论文中界定有多少借鉴、引用或者抄袭,并不容易。”

归根究底,学界科研成果恰恰是人类知识创造的源头。陈佳认为,如果源头已经被下一代AGI全面占领战略高地,那么短期内人类要实现AGI的科技向善、维护学术研究与知识创造的道德标准,最有效方法就是与之共同成长,兼顾可行性与合理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江芷蔚 记者 吴阳

编辑 郭庄 责编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热文榜单